2021年已經過了一半,家中雜物是多一半,還是少一半?疫情關係,多留在家,有沒有因網上購物,所以物件增多?又或是多留在家,有時間進行斷捨離,因而物件減少?其實收納是一種習慣,而且必需持之而恆,一但成為習慣,根本不用每天花大量時間處理物品,可謂不費吹灰之力。
在時間、經濟、空間,甚至心情,必能大有改善和進步;因為收納好及持續這習慣,找東西更快捷,時間因而不會浪費及控制得宜,當時間節省了,處理其他事項更為充裕,甚至可參與其他活動、享受私人時間;從經濟角度方面,購買物品經過慎重考慮,能夠善用金錢; 而空間當然因為收拾妥當,令地方更為闊落,活動空間增加。
不過,一些物品要進行斷捨離,可能較難取捨,不妨由這個方向開始:
「相片」:小時候因為沒有數碼相機,所以會有大量相簿相片,但相信手機已很普遍,也就是一個電子相簿,可以考慮將這些相片改為數碼收藏。
「書本」:電子書雖然日漸流行,但很多人還喜歡看實體書,各有所好,但如果書本大量儲存,空間並不會比相簿少,所以如果實體書看完後或者可以考慮轉送他人,或者上網買一本電子書作為收集,除非真的很喜歡那本實體書的設計,但必須為自己定下一個儲存數量。
「毛公仔」:很多女孩子或小朋友也喜歡收集和儲毛公仔,但這些洋娃娃通常放在一旁未必會每天拿來抱抱或把玩,而且要經常清洗或放在太陽下除塵除蟎,也很花時間處理和清潔,可以考慮一定數目的儲存量,其他的可以捐贈,否則儲存量太大,而毛公仔應該是最不常用的物件,所以必須慎重考慮控制數量。
「紀念品」:很多參加婚禮或生日派對的朋友,都會收到大大小小的紀念品,有一些物品是根本不會使用,或者只是季節性物品,其實可以轉贈給有需要的朋友,又或者作為捐贈,這些紀念物品如果是小食還可以,但如果擺設未必合用,可改為拍照留念。
其實很多大大小小的東西,未必真的有實際用途,所以我們要慎重考慮,妥善處理,以免浪費生活空間和時間去處理,甚至浪費金錢去保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