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理收納的時候,會用到一些盒子、箱或籃等,如果可以的話,盡量以環保為原則,先用家裏現有的作調配,若必需添置,最近很有人氣的社會資訊節目,上周看了一連兩集,內容講述尋訪一位40年前的「投訴王」,最引起我注意的,是看見這位主角衣着醒目,甚至乎「官仔骨骨」,但他的住所,無論客廳、房間均擠滿大量雜物,除了模型、電器,冰箱內還存放大量珍貴海味食材:包括螺頭、鮑魚等,估計他一個人下半世也無法吃掉。

這位投訴王,「最有趣」的地方,是他囤積了大量雜物,阻礙了通道,也無法快捷找到日常物品,但他卻十分聰明,把常用的遙控器用繩掛起來、利用木棍伸去牆邊開燈;又因為曾經掉了錢,卻想到將錢放在鐵箱內當作銀包,即使掉到地上也聽到聲響。這些行為,別人看起來覺得可笑,但卻又充滿智慧。

作為收納師,我當然認為居所應該要以方便、舒適為主,但是你看到他穿得四正,又用「智慧」去方便生活,應該沒有問題吧?

我想,問題是有的,從訪問中得知他過往的經歷,因為年少時行為舉止與別人有點不同,結果遭受欺負,被人取笑,慢慢形成了報復心理,愈笑罵他,他就愈想投訴,甚至去報復。這種心理狀況,也是導致他患上囤積症,因為一般囤積症患者過往都是有不愉快的經歷,在缺乏安全感、沒別人關心下,希望借助物品(包括購買或者拾荒)來寄託,以填補心靈空虛。

很多患者像這位可憐又可愛的投訴王,他們其實只想得到別人認同、傾訴,而我們收納師在開始整理時,就是要先令這些囤積症患者打開心扉,清除他們內心積存的問題,再由內至外,清理家居真正的雜物,這樣才能夠治標治本,真正做到斷捨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