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一個收纳個案,背後也有故事,作為收納師,某程度上也是個心理醫生,為客戶作心理輔導,聆聽他們的需要,找出問題所在,然後好好解決。

今次的客戶,是一位大約50歲,在幼稚園工作的媽媽,兩位兒子分別21歲和18歲

,和丈夫關係出了問題,分房生活而令問題加深。收納師其中一堂課是希望我們先由溝通開始,了解客戶需要,明白人與物之間的關係,才能令客戶安心放下和持續收納。 而每個收納個案也是我作為心理學碩士課堂的一個參考。

說回個案,今次客戶的房間最多的物品是衣物和書籍,還有海量文具,書籍有差不多300本,隨處擺放,單單是沒有書寫過的記事簿,超過100本,原子筆差不多有500支。本身有收納障礙,在學校的辦公室,情況也是非常凌亂,上司也會忍不住幫忙整理。據了解,戶主朋友曾經在兩個月前幫忙收拾房間,但亦很快打回原狀。所以今次她想收納師協助,由於沒有收納箱,戶主亦不太願意捨棄雜物,和客戶細談之下,發覺她因為婚姻問題而令自己陷入黑洞,提不起勁去做任何事,更枉論收納。

我先依照收納理論,詢問她想擁有一個什麼樣的生活空間及整理效果,她說希望去舊迎新,有一個舒適的家,可以真正休息。我先告訴她,那些沒有用過的筆記簿和文具可以安排賣給相熟的二手店,衣物也可以重新審視一下是否仍能穿得上,如果已經過時又或者不合身,也可以轉贈或賣給二手衣服店,另外,也有上門回收的二手書店,希望她明白清理部分雜物後,才有足夠空間真正休息,而且賣給二手店的金額,也可作添購一些收納用品。

家居環境首先要清潔,身心才能健康,而且斷捨離的物品,並不是棄置到垃圾站,而是轉贈或者賣給有緣人,令物件可繼續使用,某程度上是物件增值,而並非貶值。她聽過有關建議亦非常配合,把物品認真處理。

作為收納師,除了教授整理收納的技巧外,也十分重視客戶的需要,而售後服務同樣重要,我們向客戶承諾如有任何問題,可隨時聯絡並不另收費,其實收納服務,亦是一種幫助他人的途徑,讓他/她們重拾心情,把埋藏心底的問題,好好解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