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發展愈趨成熟,人類的生活變得愈來愈依賴智能產品,因為可以慳腦力、體力及時間,無疑是件好事,但購買智能產品,到底是必須還是全世界在追捧而不想落後?若盲目追求的話,會否帶來更多煩惱?
上星期某品牌手機又有新型號登場,追科技或是品牌粉絲,應該早已預訂,過兩天就開開心心收貨。現時智能手機價格,並未因普及而變便宜,新款動輒8、9千甚至過萬元,媲美一部手提電腦,當然功能廣泛,計落亦算合理。
之前有位同事跟我聊起,她買手機不會超過5千蚊亦不會追新款,因為萬一不小心遺失或者被人偷,肯定幾晚睡不着,加上換新機要學新功能、搬資料,實在太花時間精神。即使如此,她認為已經追得上「時代的尾巴」,因為在她認識的人當中,仍有人拒絕用智能手機,要聯絡只能打電話或是電郵,我聽後都不太相信,沒有智能手機的生活可以嗎?因為現在連去茶餐廳,都要用手機落單。
沒有科技產品,對生活或多或少有影響,但重點是:先要清楚自己需要甚麼!就好像智能手機,假如平日都只是打電話、WhatsApp、瀏覽一下社交媒體,不煲劇不打機,的確夠用就好;又或者手機App遙控電器,若你行去開關快過拿手機「篤」,時間效益更大,最重要可伸展下手腳,比起長期坐梳化對着手機肯定更健康;又或者人人推介人工智能煮食爐是家中必備,但你根本不煮食,又何必買來阻地方?每一樣產品或物品,都應考慮個人實質需要,能夠發揮最大功能,否則花了大錢卻大材小用,其實也算是一種浪費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