居住地方狹窄,想住得舒適,除了可以定期進行斷捨離,減少不必要物品,在居室布置上花點心思,其實也可以增加空間感。

色系

客廳或房間,盡量用同一色系的布置,將空間感連繫,例如淺色系的米色、白色、淺木色等等……這些顏色令環境看來比較清新明亮,牆壁的顏色可以和窗簾、家具同色系,令室內感覺統一。相反採用深色系列,會充滿壓迫感。有研究顯示黑色、紅色甚至灰色,會影響居住人的心情,亦會較易患上抑鬱症。

採光度

白天盡量打開窗戶,讓自然光進入室內,也可呼吸新鮮空氣,採光度充足的房間,可減少壓迫感,可適當利用鏡面,將室外的自然光反射至空間內。而開揚感覺會令室外景致伸延到房間,看看窗外景色,心情也會變得開朗。相反如果房間陰暗和空氣不流通,除了充滿塵埃或濕氣,氣氛也顯得沉重,人也會變得沒動力。

床的位置

床的位置要貼近牆壁和角落,這樣在周邊才可騰出多些空間,而且研究顯示,睡床貼着牆身,睡覺時會變得更有安全感,提升睡眠質素。另外,床底可以用作收納空間,利用膠箱或藤籃,收納一些較少用的物品。

向上發展

近年興建的納米樓,實用面積小,但樓底比較高,可以選擇高架床,床下方用作工作室或是小朋友的玩樂空間,自製房間複式單位,不過要考慮體力問題,每天要爬上爬落。購買時需要計算清楚樓底高度,否則在床上坐着也有困難。

由底到頂的儲物櫃

可以訂做一些比較高的儲物櫃,將收納空間伸延至天花,從而減少房間的儲物櫃數量,視覺上拉長了,房內空間感倍增。

小地氈作連貫

放一張小地氈在房間中央,看來更舒適和溫馨,可以躺在地氈上放空和休息,即使跟朋友坐在地氈上傾偈玩樂,感覺更Chill更放鬆。最後,作為收納師當然鼓勵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雜物和裝飾品,定期打掃,生活才會感到清爽舒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