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最近參與第二屆國際移民及置業博覽,印象中,移民這個概念在九七前後出現,現在又像時裝潮流一樣,再來一次。而24年前並沒有收納這個項目,那麼移民和收納有甚麼關係?
收納師是這10年新興的行業, 而收納概念也是近七、八年才比較流行, 一講起移民, 必定會聯想起大包細包入箱封箱, 大堆雜物需要分類和分箱處理,但如果採用收納理論去處理移民裝箱分類, 將會變得簡單容易。
平常家居收納,我會先了解顧客,想要一個怎麼樣的家,期望收納後的效果是怎樣, 但移民收納最大分別是準備投入另一個地方另一個家生活, 所以分別是,不需要設定物件方便拿取位置, 不用考慮物件是否方便日常生活的路線, 反而最重要是,好好斷捨離物件,以及分類裝箱, 這是一個最好的理由和條件去處理全屋的物品, 例如:家具和電器等等……。
移民裝箱是有一定期限, 即是懶惰也不能一拖再拖,而且如果不先處理好沒用物件, 以為一起入箱,飛到外國後才決定是否再用, 那便會費時失事, 只是運送一堆垃圾到外國棄置,運費也是一個問題,先好好在臨行前處理,免得浪費金錢和時間。
我會建議移民的家庭,設定時限,安排時間表,先處理房間,由房間的主人負責自己的範圍, 當然老人家體力有限,便需由其他家人協助進行,房間亦須細緻分類,先從衣櫃開始, 通常衣物佔用的空間較多,先處理好,長時間不穿,可以捐贈放賣,之後開始收拾其他物件,例如書枱和書櫃, 範圍便慢慢縮小, 入箱後必定要註明物件, 當自己房間收拾好,家人便可以一起處理飯廳和客廳, 道理亦一樣,盡量將「多年不用」的物件處理好,不要入箱後寄往外地才決定, 我敢肯定,現在決定不到,到時那堆「垃圾」仍然會留在身邊,廚房通常是媽媽重要地帶, 當然話事權是一家之「煮」, 不過其他成員亦可以協助幫助收拾,通常洗手間比較容易處理,所以可以放在最後。
其實移民收納也是一個回憶旅程和親子活動,在收拾途中你會發現很多有紀念價值的物品, 小時候用過的: 比賽獎狀獎盃、讀書成績表、兒時玩具, 長大後的結婚請帖,回禮物品等,也是值得細味和懷念,但要緊記這些物品是否也需要一起處理,否則只是將垃圾從一間屋搬到另一間屋, 到時不但需要提供額外空間, 物件往後也只是繼續封塵。很多移民公司也會和收納公司合作,令客戶能夠更加容易處理移民所帶來的問題和煩惱, 到時在新的地方重整家園,便更加得心應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