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前,令人擔憂的全民檢測或需禁足而引發的超市「清零」,隨着特首宣布暫緩也告一段落。作為香港人,當然也明白那種不安,不過,我們也要保持理智,現在看看,那時瘋狂搶購的食物是否已過期而浪費了?或者那些食物,你根本是不會吃的?有沒有想過,有其他人比起你更急切需要那些食物或物品呢?
為了珍惜寶貴的資源,不如冷靜地計畫怎樣作家居儲備,以下是個人分享,可分成3大類:
1.食物
儲糧之目的,是希望少出街減少接觸病菌,或者在貨品供不應求時,家裏還有一定的供應,假設一家4口,3餐在家吃,一星期大概儲4至5天分量的食物已足夠,可以嘗試計算一天3餐到底吃甚麼,再推算5天的需要,至於星期六、日可考慮叫外賣,讓家中大廚休息一下。由於蔬菜類是不能儲存太久,建議選擇西蘭花、椰菜花等。另外西芹、紅蘿蔔、番茄、瓜類、菇類都是不錯之選,可以保存約一星期。急凍肉類如海鮮(蝦仁、帶子、魚)及雞胸、豬扒等,這些食物都是比較易處理,菜式變化也比較多,而且營養較佳。盡量採用一入一出 (Stock in Stock out)的方法,一星期吃完才去補貨。
2.消毒物品
疫情初期,搶購消毒用品的情形令人「難忘」,現在供貨量充足且穩定。儲備同樣以一家四口為例,如果每人每天也需要外出,一星期一個人需要7個口罩,4個人便需要28個口罩,所以儲存量只需要足夠一至兩星期便可以,尤其現在很多都是在家工作或上學,口罩數量便不需太多。囤積太多口罩反而浪費地方儲存。清潔消毒液,其實一至兩支都已經足夠用兩至三星期左右,而最常用的漂白水,存放太久也會減低殺菌能力,所以不用太多儲貨。建議用一個膠箱或儲物格作標準,若以上物品已沒空位放,即代表不要再買了。
3.日常用品
很多家庭主婦因為「特價」便會大量買入日常用品,如洗潔精、洗衣粉、廁紙或者沖涼液,其實這類用品只需要一支存量便足夠,由於牌子選擇甚多,即使你用開的缺貨,也可以用其他取代,生活也不會大受影響。至於廁紙,相對上可以留多一至兩條,曾經見過有些人堆滿整個窗台,實在誇張!其實也浪費空間,除非到超市的路程十分之遙遠, 或者老人家行動不便,否則切勿過分儲存日常用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