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過去的周日是母親節,今年我因身在日本而未能跟孩子們一起度過。一向以來,母親節比起父親節較為重視,無他,單是十月懷胎那種苦況,實在犧牲太多。而母親這份「工作」基本上24小時運作,全年無休,除非有工人姐姐幫手,否則洗衫煮飯打掃溫功課令人很崩潰,所以365天,除了生日外,母親節當然也要「放大假」。
我自己絕不會忙足24小時,不計睡眠時間,每天都必須要有「me time」,做自己喜歡的事,給自己放鬆「叉電」才可照顧自己及家人。不過,我認識一位雙職母親也很厲害,成功培養孩子從小開始自動自覺執拾及分擔家務,變相她有更多時間享受人生。
這位朋友W,一向很獨立,年輕時已一個人四處跑,最初還以為她是個不婚主義者,但閃婚後竟然3年抱兩,當孩子升上小學不久後就重回職場,她一早跟丈夫協議要分擔家務,孩子們便從小明白到父母的角色並非傳統的「男主外女主內」,而小孩從幼稚園開始,W就已訓練他們學習執拾玩具圖書,否則不會讓他們玩耍。當孩子升上初中,就要求分擔家務,例如:洗衫、吸塵、煮飯等。她認為當打理家務變成生活習慣,加上在分工之下,也不會覺得是件苦差。
早兩個月,W因意外需要住院一段日子,住院期間,她心裏雖然擔心家人的生活,不過同時間也很放心,因為孩子經過長時間訓練,有次細女更煲湯給她,讓她很安慰,月初亦康復出院。她說,曾經有人認為她對孩子太「狠心」,不過她堅信當初的決定,同時很感恩孩子很懂事、性格像她夠獨立自主。相信今年的母親節,對她來說特別有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