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朋友說很喜歡過中秋節,因為一家人可以相聚,但最怕就是家人朋友送她大量月餅,「迫」她早餐吃、午餐吃、下午茶吃,只是宵夜不敢吃。其實不少慈善機構都鼓勵市民將多出的月餅捐贈給有需要人士,不過,早前竟然有熱心人士將吃不完的月餅用紙袋載着捐出,但擺放的位置卻是垃圾桶蓋上方,引來不少網民批評,認為此舉不合衞生、也有指無禮和欠尊重。

不評論捐贈者是否無禮或是無常識,但卻有點「好心做壞事」,不想擺到過期浪費而作捐贈當然好,但處理方法應該有其他選擇,例如拎到指定慈善機構或食物銀行,若怕太遠可考慮直接送給街坊鄰居,又或是樓下的保安員、清潔姐姐,比起放在垃圾桶上蓋多點人情味吧?

我們很多時以為在做好事,但其實無形中製造另一種傷害。以環保為例,有不少商家送環保袋作招徠,但很多人會儲起十個8個,後來發現累積太多,最後都是送到堆田區。

另外,不少地區的屋苑都設有三色回收箱,但居民卻未做足功課,經常將難以回收或根本不能回收的物品,如膠雨衣、膠手套、膠拖鞋等掉進回收箱;又或是沒有清洗乾淨膠樽、玻璃樽,令回收箱變得污糟邋遢,引來蛇蟲鼠蟻。

如果事先沒有了解清楚「回收要點」便貿貿然掉進回收箱,反而會加重回收工作人員負擔,要花更多時間去分類及清潔,豈不是本末倒置?

平日為自己家居做整理收納,都是想住得舒適和健康,地球都是我們的家,所以同樣有責任打理和照顧,將廢物清楚分類回收,或善用物資循環再造,最理想當然是源頭減廢,少買不必要的東西。